第 402 章 回去過年

跟梁澈钰走了一趟,齊秋霜将心思收了收,又将‘精’力都放在種子上,就她個人來說,跟植物打‘交’道,可比跟人容易多了。

越是接近年底,聚會就增加了,幾乎是有點能力的人家都輪着來了一趟,就是程家也不例外。

自那一次易千柳有意無意地要比試下注後,齊書凡似乎意識到了什麽,幹脆收拾了下東西,另外請夫子教導以此來推拒那些絡繹不絕的帖子。

而因為齊曉華胡月華的事情,齊家與本家鬧掰,齊大爺齊二爺兩房又徹底分家,地位一下子那是一降再降,除了齊書平齊秋月等年輕一輩,其他的人,幾乎都不與外界打‘交’道,将自己給龜縮在殼中不敢出來見人。

齊書平考中舉人中,已經說好一‘門’親事,定好今年年底成婚的,結果八月發生的事,這‘門’親事也不成了。

齊斯禾吳氏心裏堵着一口氣,又是找媒人又是找關系的,好不容易,才給齊書平說了一個小商人的‘女’兒這‘門’親事。

與齊書俊得太爺爺寵愛,一家又團聚,整個人意氣風發相比,齊書平去年青樓事件一事,即使被本家擺平了,但是他身上僅剩的那一點靈氣,就這麽消失殆盡,整個人消沉許多,都沒多大的存在感,整日埋首書中,越來越不得齊太爺寵愛。

齊斯農柳氏也被齊斯禾請去幫忙,畢竟是親侄子成親,出人出力還行,但在銀子方面,兩口子還是不随便松口的,齊斯禾吳氏的臉‘色’不怎麽好,自然的,對齊秋霜幾個也沒有什麽好态度了。

婚禮上,齊秋霜又見到了易千柳,被奉為座上賓,齊斯禾吳氏帶着的笑充滿谄媚,而齊秋月還特意到齊秋霜三姐妹面前嘚瑟了好一會。

從她帶着炫耀意味的話中,齊秋霜聽出,齊秋月似乎真的将易千柳給勾上了?也不知齊太爺知道後會不會被氣暈過去。

街道上越來越熱鬧,城裏的人似乎增加了不少,外出的人帶回來各種各樣其他地方的特産或新奇的東西,瓦肆那邊,更是人擠人。

參加完齊書平的婚禮後,家裏就開始準備過年的年貨,這回是全家出動,大包小包地往家裏帶。

齊斯農柳氏兩人‘私’底下商量了下,看是不是要回慶陽過年,畢竟齊二爺和舒氏單獨在村裏,也不知道過得怎麽樣?

齊斯農柳氏是孝順的孩子,即使老人再怎麽不是,這大過年的,也不能讓人單獨在老家過。

問了胡大石和牛氏兩口子,他們卻是要回家的,雖然老人沒跟他們過,但過年這種大日子,沒意外是要回去的。

齊秋霜兄妹五人是沒有多大的意見,主要是看父母的意見,他們跟着走就是了。不過齊書凡建議父母去跟齊斯禾齊斯苗商量下,看他們是不是要一起回去,畢竟老人也要見見新媳‘婦’。

齊斯農柳氏想了想,齊書凡說的的确是,同為兒‘女’,就自家回去跟老人過年,這沒回去的,要是沒給個說法,肯定會遭人诟病的。

吳氏知道了齊斯農柳氏的來意,氣得不行,不過她現在并不會随便發脾氣,只隐忍下來,說了些家裏面困難的場面話,只托一些年禮回去。

而齊斯苗那裏,哪裏還想要回慶陽,在府城待得那叫個樂不思蜀,一點都沒考慮老人,更別說買年禮什麽的了。

對于兩個伯父家的反應,齊書凡表示他早就猜到了,并不怎麽意外,安撫了下父母,就幫着收拾行李,跟胡大石一家回去。

齊秋霜沒有‘插’手家裏的事情,大多數時間都跟在梁澈钰身邊,研究的種子主要都是主食一類的。

“我們過年要回慶陽,你是跟着我們回去,還是說留在府城陪你外祖?”去年,梁澈钰就留下來了,家裏的确熱鬧了幾分。

梁澈钰放下手裏的文件,捏了捏額頭,“相信我外祖能理解的。”如今一年半過去,他身上的毒似乎沒有要清除的意思,第二次排毒昏‘迷’了那麽久,程隆早就被吓着了,寧願外孫子不在自己跟前過年。

齊秋霜點點頭,“你帶回來的‘玉’米,我都改良了,等上元一過,就提早在棚子裏種了,提早結果,種子可以送一部分到北邊,應當能輪得上晚季。”

北邊的冬天會下雪,地裏不像南方還有各種綠‘色’蔬菜,所以等到六月再種‘玉’米,已經很晚了,收獲肯定不會很好,不過目的是為了種子,也不計較那麽多了。

“辛苦了。”梁澈钰拉過齊秋霜的手,讓她坐在自己旁邊,今年她手上沒生凍瘡,白擔心一場了。

齊秋霜搖搖頭,“沒什麽。”實際上,梁澈钰帶回來的,應該是屬于野生種,結果少,株高易倒,可是費了她一番力氣改的。

“易千柳和你堂姐要是上‘門’找你,你不用搭理他們,他們還不敢對你如何。”梁澈钰肯定那易千柳是要試探齊秋霜她們在他心中的份量的,拿齊秋月當幌子,倒不會讓人懷疑。

“這你不用擔心,我心裏有數呢。”也許是知道了未來可能發生什麽災禍,齊秋霜的心态發生了一些改變,不在着眼于這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。

一番收拾,臘月二十,齊秋霜一家就踏上了回慶陽的路,而梁澈钰卻沒随‘性’,他還有事要處理,按時間算,估計要除夕那天才到。

得知齊斯農一家要回來,柳老頭就就帶人幫‘女’兒‘女’婿把宅子給打掃了一遍,等人一道,就能直接住進去了。

大桑村的老宅子不是說沒空屋子,但是當年的事情,讓他們耿耿于懷,且舒氏的情況,只怕常在她面前晃,也不知道會出什麽事來。

馬車一入村,馬上就有許多人的注意到,打招呼問好那叫一個熱情,要知道,與齊家遷走相比,齊斯農一家去府城,卻更讓人津津樂道,并引以為目标。

即使有兩年沒在這老宅子住了,但它看起來仍舊沒什麽變化,除了屋檐牆角多了些青苔外,好似齊家人從未搬離外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相關推薦